ZKX's LAB

全国各地域的服装特色 中国民族服饰与地域的关系

2020-08-11知识15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一,中国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中国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2.(1)②莫高窟概括中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而其中有很多民族就生活在美丽的云南省,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而她独有的原始风情、清幽古朴,却为这片迷人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布依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中国民族服饰与地域的关系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服饰也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9306565就是重要的依据和应该予以注意的对象之一,占据着一个不可缺的地位。由于各种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世界民族情况十分复杂,不但种繁类多,而且源流交错。这样一来,要真正理清每一个民族发展的线索,确切掌握每一个民族的各种情况,甚至为每一个民族正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认为,全世界共有人数多少不等的大小民族二千多个。之所以很难说出准确的统计数,就是由民族识别工作的困难而造成的。在这二千多个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共有269个,占民族总数的八分之一左右,但人口却多达41亿多,占全球总人口的96.3%见相反,百万以下的民族有1800多个,其人数却不到1.6亿,仅占全球人口的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各民族没有经过科学识别,加上各种政治社会因素,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民族情况相当混乱。解放后,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公开自己的民族成分,提出自己的族名。到现在为止,确认我国有民族56个,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93%的汉族外。其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根据民族学规定的分类原则和我国的实践经验,民族识别。中国传统服饰有哪些特色 中国人2113的传统服饰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5261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4102历史1653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一、式样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二、外形特征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地区特色(包括民族服饰节日文化习俗等)? 总的来说欧洲各族文化习俗较相似,东欧文化习俗带有斯拉夫色彩,西欧主要带日耳曼-哥特文化的影响,伊比利亚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拉美的文化大体上一样,。

#汉服#中国服饰#服装特色#文化#中国传统服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