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苏轼的《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一句

2021-04-28知识5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寻求下对,字数一样的那种,要凄美些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月升照醒孤自影 人已往 独彷徨这是因果联.上联是在梦境中回想以前的美好.下联是被升起的皎洁月光照醒.面对现实.人去楼空.只有自己的影子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自哪里?全文?译文?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语言风格是什么样 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66236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