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小曲的历史与形成 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山、陕等地汉族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据《镇番遣事历鉴》载,清道光十一年,“二分沟胡兆庠是年创戏社,领五徒游艺湖坝”。清同治间,民勤小曲进入兴盛时期,职业性小曲戏班“容尤堂”,曾“游艺于口外,凡历三年乃归。十五年,民勤东湖艺术人刘发杰组建秦和班,将民勤小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建国后,民勤小曲在音乐、表演、唱腔等方面经过挖掘整理、改进提高,曾多次参加省、地、县会演。
民勤小曲的民勤小曲特色 民勤小曲戏的唱腔是由调,腔和小调三部分组成。调有甜,苦音之分,腔有软,硬音之剧。小调则主要是民歌,也叫杂曲、春歌。调分二曲调,四曲调,正四调,四平调,六曲调,扬调、迷调、塌塌调八种,腔含三腔、四腔,五腔,正腔,紧腔,拉拉腔、行腔、花腔,番腔,快腔,慢腔,衬腔十二种。民勤小曲戏的间奏音乐大部分沿用秦腔、眉户的曲牌,如八谱、纱帽翅,大开门,小开门等。也有—部分是根据民歌改编的,如哭皇天,游春,送大哥等。民勤小曲戏的演唱—般均用本嗓(即真声),个别调如扬调,花腔等采用真,假结合的演唱方法。其中不少唱腔的结尾或中间部分采用“接声”(即帮腔)的处理方式,有独特之处。乐队伴奏分文武场面,文场乐器主要有大头板胡(亦称曲胡),三弦,二胡,笛予,·唢呐等,主奏乐器为板胡与三弦;武场乐器主要有梆子,四页瓦,飞子(碰铃)等。小曲戏原来用的乐器很简单,后来逐步丰富了起来,至七十年代末,演出时增加了扬琴,唢呐,板胡;鼓,小锣,大锣,铙钹、堂鼓、吊镲等。民勤小曲戏的班社,见于载籍的班社为道光时胡兆庠的家班,同治间陈友生建立“容尤堂”,尝赴新疆演唱,三年乃归,有一定规模。后来,较有影响的戏班是民国初年建起的“德俊。
如何评判民勤小曲的封建道德观念 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山、陕等地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据《镇番遣事历鉴》载,清道光十一年,“二分沟胡兆庠是年创戏社,领五徒游艺湖坝”。清同治间,民勤小曲进入兴盛时期,职业性小曲戏班“容尤堂”,曾“游艺于口外,凡历三年乃归。十五年,民勤东湖艺术人刘发杰组建秦和班,将民勤小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建国后,民勤小曲在音乐、表演、唱腔等方面经过挖掘整理、改进提高,曾多次参加省、地、县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