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黄帝内经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2021-04-28知识4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离合真邪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一、病邪初入人体,真邪未合2113,未有定处,及早治疗,可5261以使4102病尽早痊愈。二、针刺补泻的宜忌1653和操作方法。三、医生运用针刺,一定要懂得三部九候的诊法,结合天地四时阴阳来分析病情,认识疾病。突出地说明了“要能治病,必先识病”的道理。【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人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甚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日泻。帝曰:不足者补之。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您很有感觉,能把这一句挑出来问,算是不简单的啦!这一句能够理解,《内经》里面的很多基础问题都将能够融汇贯通的。

#黄帝内经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