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应注意什么? 首批砼的灌注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1、浇筑砼前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应注意检查:钢筋笼的位置放置不应偏移,要固定稳固,标高也不应有偏差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2、核对砼的配合比及标号是否是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应有不符合的情况。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小黑板对现场施工的砼配合比及标号写明。3、灌注桩内放置的砼浇筑导管位置底部位置不应接触基地,初浇筑时应有50-100厘米的距离,后期砼桩内平面上表面距离浇筑导管下口距离在2-6米为宜。同时,还应预置好有关检测的装置(根据具体检测方式设置)。4、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钢筋笼的标高及位置有没有变化及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同时,还应注意浇筑过程中观察不要有周围桩壁破坏或塌垮的情况。5、做好周边施工秩序的维持,施工做到有条不紊。6、降水井降水工作一般还应继续进行。扩展资料灌注在建筑工程中,灌注是指把已经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灌到模子里。这里的模子可以是指已经挖好桩孔或指已经装配好柱模板和梁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灌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用混凝土车直接把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而后再采用泵送浇灌及连续浇筑的方式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内添加缓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与设计要求相符。
混凝土灌注桩水下注浆时导管和注浆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导管和注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6266管的作用是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基本上属于劈裂注浆与渗透注浆相结合。所谓劈裂注浆,即压入的高压浆体克服土体主应力面上的初始压应力,使土体产生劈裂破坏,浆体沿劈裂缝隙渗入土体填充空隙,并挤密桩侧土,促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注浆区的土体强度。如注浆区在桩底,则浆液首先在桩底沉渣区劈裂和渗透,使沉渣及桩端附近土体密实,产生“扩底”效应,使端承力提高,如注浆区在桩侧某部位,则该部位也同样出现“扩径”效应。从大量试桩实测资料可看出,桩底注浆后不仅桩的端承力提高了,在桩端以上5m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较大提高。如果在桩侧某段面注浆,同样该断面以上一定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明显提高。扩展资料:施工工艺1、在孔底设置注浆室。采用该工艺时钢筋笼需下到桩底。2、灌注桩成孔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的底部需制作螺纹丝扣并用管帽进行封堵。注浆管底部的位置需要伸出钢筋笼15-20cm,使注浆阀能顺利插入孔底。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块石,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块石内,然后再进行砼灌筑。
(一)混凝土灌注方法分类在钻孔桩施工中,混凝土灌注分为直接灌注法和水下导管灌注法两大类。1.直接灌注法(又称干孔灌注法)对于无水或经疏干、桩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干孔,在清除孔底浮土,下入钢筋笼后,即可将拌合好的混凝土由孔口直接倾倒入孔内,并利用混凝土自重落差产生的冲捣作用实现浇筑捣实。当落差减小,依靠冲捣不能实现浇筑捣实,则要使用混凝土振捣器具予以捣实。干孔浇筑要求混凝土性能与地面结构混凝土性能基本相同。干孔浇筑使用的设备机具也比较简单。2.水下导管灌注法(或直升导管灌注法)对桩底或全部桩身位于水位以下,或在水流无法封闭的地方浇筑混凝土,必须采用水下灌注法施工。水下灌注的方法很多,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导管灌注法,即利用密封连接的钢管作为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通道,管下部埋入混凝土内适当的深度,使连续不断灌入的混凝土与桩孔内冲洗液隔离并逐步形成桩身。这种方法不需抽排桩孔内的水。而直接用导管灌注混凝土。为确保灌注质量,一般水泥用量不小于420kg/m3;坍落度为16~20cm,含砂率为40%左右。水下灌注混凝土的不利因素很多,难度较大,易产生断桩、凝固不良、严重离析、夹渣缩径、稀释、空洞等质量事故。因此,灌注水下混凝土,对其组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