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情节评析 典故【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
刘备三顾茅庐情节评析 刘备三顾茅庐情节评析 大家帮帮忙《荀子·儒效》中说:“《春秋》言是,其微也。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并不是就人物和事件的真实记录。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句诗出自哪里?原诗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中三国24位名将的排名。原文: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扩展资料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刘备第二次访问卧龙岗时,来到诸葛亮的草堂,抬头看见中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于是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毛宗岗在这副对联下批了一句话:“观此二语,想见其为人。在这时,诸葛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对联却道出了他处世的态度、俭朴的生活,以及不凡的抱负。在弘治本《三国演义》里,原来没有这副对联,是毛宗岗增补进去的。后人都说补得好,好就好在给草堂添上了风雅的色彩,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草堂主人的“为人”,起到了未见其面先知其人的作用。据《蜀梼杌》记载,我国最早的对联来自五代后蜀主孟昶,内容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副对联。《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三国时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