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态经济学 三大原理 生态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2020-08-11知识13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1、物2113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5261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4102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1653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a.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扩展资料:一、原则1、因地制宜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工业生态学所依据的生态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一、生态经济学科发展的回顾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1980年8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许涤新先生提出,“要研究我国生态。生态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经济学理论是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经济学逻辑体系,包括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与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即经济学科学真理,内容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复杂经济现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着合理的因素。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经济学》在阐述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后,以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产业、生态经济消费、生态经济价值和生态经济制度5个基本范畴为框架,构建了由系统篇、产业篇、消费篇、价值篇和制度篇五大篇章组成的全新体系,使得生态经济学具有了更加严密的内在逻辑。在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生态产业链规律、生态需求递增规律和生态价值增值规律等生态经济学基本规律,使得生态经济学研究从个别的理论层面上升到一般的规律层面。充分吸收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生态足迹核算理论、生态保护补偿理论、三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经济学相关问题 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

#经济#经济学#生态产业#科学#生态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