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识之士们 去年肝胆两昆仑

2021-04-27知识5

去留肝胆两昆仑前一句 去留肝胆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43634两昆仑前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作品原文:绝命诗作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全诗翻译张俭因为避祸而东躲西藏,杜根装死才免去了丢掉性命,我会直接面对死亡而且要仰天大笑。因为即使我死了,还有与我同样肝胆相照共扶社稷的两位伟人!鉴赏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忍辱偷生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很多人认为,诗的后两句,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

肝胆两昆仑 中的昆仑何解?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2113死须臾5261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4102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1653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

谭嗣同死前写下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篇,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看一下谭嗣同的那首绝命诗《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四句诗是什么意思的?我们逐句来捋一捋。第一句的意思是,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这个张俭是东汉的名士,他品德高尚,瞧不起人品低劣的乡人朱并,于是朱并忌恨他,并诬告他结党害国,导致他受到朝廷的通缉。所以张俭就四处逃亡,人们都敬佩他的高洁,纷纷“窝藏”他和掩护他,哪怕是受到牵连而遭刑罚也毫无怨言(望门投止典故)。这里面表达谭嗣同以张俭望门投止之事自喻之感。第二句的意思是,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杜根也是东汉人,他是一名忠臣,当时的汉安帝和光绪帝类似,大权被(邓)太后掌握,杜根当时进谏邓太后还政于安帝,却遭到邓太后的报复,下令打死他,幸亏命不该绝,后面凭一口气活过来了。等到邓太后被杀,皇帝怀念杜根,还以为他死了。谭嗣同借古讽今,希望维新派有人能死里逃生,等到太后被除、皇帝掌权的那天。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