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沾衣欲湿杏花鱼

2021-04-27知识3

“沾衣欲湿杏花雨”是什么意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意思是: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下一句 是什么? 下一2113句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出自南宋僧人志南5261所作的《绝句·古木4102阴中系短篷》,全诗1653原文如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白话文意思是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拴好了小船,撑着拐杖,走到桥的东边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打湿了衣衫,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吹得杨柳翩翩。扩展资料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作者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这首诗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全诗、朝代、意思和用途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南宋僧人志南全诗如下:《绝句》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