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猪密螺旋体 猪钩端螺旋体

2021-04-27知识4

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有哪些? 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如下: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分布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大 多数温血动物均可感染,其中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以猪感 染率为最高(25%以上),带菌。

怎样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本病:平时做好灭鼠工作,对病畜及带菌畜实行严格控制,进行治疗。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和清理污水垃圾。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能力。常发地区要用与当地菌型相同的钩端螺旋体制成的单价或多价苗,进行预防接种。若发生此病,应用人的钩端螺旋体5价或3价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猪肌肉注射3毫升,15~40千克的猪肌肉注射5毫升,40千克以上的猪肌肉注射8毫升。若为本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停止新病例出现,疫情停息。注射第7天,50%~60%的猪茶色尿消失,约10天水肿型病例消退,精神食欲好转。各种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对本病有良效。在猪群中发生感染时应在全群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每吨饲料中添加1500克,连喂7天,可消除轻型症状。连续注射几天,可治愈。母猪产前喂上述土霉素饲料可防止流产。对急性亚急性钩端螺旋体病例,单纯用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往往收不到显著效果,必须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如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静脉注射及强心利尿剂的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如何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每年以7~10月为流行的高峰期。病猪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急性型(黄疸型):多发生于大猪和中。

#猪密螺旋体 猪钩端螺旋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