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核反应 碳氮循环 宇宙中氧元素丰度为何排第三位?

2020-08-11知识19

恒星在主序带时,核心进行核反应产生什么元素,并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谢@鲜柠檬小柒 邀。主序星中进行的一般是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生成的元素是氦。本文包括:反应过程、MMP…原子核能反应是什么? 在30年代末期,科学家才明确认识到有两种核反应可以解释太阳的能源。一种是所谓的“碳-氮循环”。它包括6个步骤,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经过一整套六步反应,碳和氮的总量都不变,真正受到损耗的只是氢。好在太阳上氢原子多极了,足够长期维持这种核反应。还有一种是“质子—质子循环”。仔细考虑一下可以看出,这两套循环的总效果都是使四个氢原子核合成为一个氦原子核。而碳、氮、重氢等原子核只起触媒的作用。请注意,在这个核反应中质量是有损耗的。一个氢核的质量(原子单位)是1.008,而氦核是4.004,因此每次反应的质量损耗是△m=4×1.008-4.004=0.028。由此可知,每克氢原子转化为氦时释放出能量E=0.007×(3×1010)2=6.3×1011焦耳。于是不难算出太阳辐射的“成本账”:为了维持每秒4×1026焦耳的辐射,太阳每1秒要耗费6.2X1旷吨的氢核“燃料”。需要说明,我们讲的是有这样多的氢核聚变成为氦核,实际损耗的质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6.2×108吨×0.007=4.3×106吨。即便如此,每秒430万吨的代价确也不小了。但是太阳的家底极为雄厚,总质量达2×10^33克,并且绝大部分是氢。因此太阳上只要有2%的氢转变为氦,”就可释放2.5×1043焦耳的巨额能量。这已经足以。常见核反应方程式都有哪些? 核反应方程的分类与计算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反应方程进行分类时,一般的分类方法有三种。1从转变方式的角度分类可分为衰变反应与人工核反应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自发地放出α、β或γ射线的同时,转变为其他元素原子核的过程叫做衰变,而用人工的方式强制进行的核反应则称为人工核反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天然衰变都是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但天然衰变大多数发生于原子序数大于84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量按指数规律递减,存在着半衰期,且一切衰变反应都是放能反应;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则是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的撞击,存在着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两种类型。α衰变:例如,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对应释放的核能,相当 于,其中α粒子的占衰变能的98%,反冲核 的动能只占只占衰变能的2%。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半衰期较长的α衰变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较小,例如(半衰期4.5×109年)放射的α粒子能量约为4.2MeV(其速度),而(半衰期)放射的α粒子约为 8.78M的V(其速度约为),两者的大小均比一般资料上所说的小。β衰变又称为-β衰变,例如,它是从原子核中自发地放出一个电子的核转变,其通式一般可写成(即)的。碳-氮循环与质子—质子循环哪一种核反应起主要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天文学家反复动摇了好几次。有时认为碳—氮循环是主要的,过些年又说质子—质子循环更要紧。总的说来,它们都在发挥作用。不过由于前一种核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比后一种高,并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一般认为太阳的能量主要是质子-质子循环供给的。顺便谈到,比太阳更亮、也就是更热的恒星基本上由碳—氮循环获得能量,而比太阳温度低的恒星,却是靠质子-质子反应“过日了”。因此就能源来说,太阳在恒星世界中也是比较适中的代表。如何提高核反应速度? 如题,我们知道对于化学反应,加热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其原理是加热提高了分子热运动速率,增大了两个…

#质子质量#太阳#恒星形成#核反应#原子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