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水厂深度处理斜管沉淀池计算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有哪几种?

2020-08-11知识5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斜板(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斜板(管)长一般在1.0-1.2m左右;(2)斜板的上层应有0.5-1.0m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斜板(管)下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0.5m,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3)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被带走;(4)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0.5-0.7mm/s。(5)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式可由如下分析求的。假定有一个异向流沉淀单元,倾斜角为a,长度为l,断面高度为d,宽度为w,单元内平均水流速度v,所去除颗粒的沉速为u0,如下图所示。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利2113用水中的悬浮物通过自然沉淀5261或混凝沉淀去除4102。沉淀池按流向分为卧式沉淀池1653和立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取决于沉淀池的水流量和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沉淀池优点:1、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2、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3、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2、为避免短流,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CherishTom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面积式中:2、清水区实际面积式中:3、清水区宽同絮凝池。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即是清水区宽为:4、清水区长L5、斜管长取斜管长为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6、沉淀池水力校核斜管内流速取为7、沉淀池池高H式中:8、沉淀池出口设计—集水系统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集水槽出水。断面为矩形的集水槽,采用淹没式孔口集水方式。①集水槽长度②每座沉淀池中集水槽的个数N式中:③单根集水槽槽宽b式中:校核:集水槽总面积/沉淀池表面积。④单根集水槽的高度⑤集水槽上孔眼的计算集水槽所需孔眼的总面积:单孔面积孔眼个数n:集水槽每边孔眼的个数孔眼中心距为通常,孔眼在槽两侧交错排列。集水槽上每隔800mm设置一根DN20内套丝口不锈钢横撑。⑥集水总槽(出水渠)采用薄壁堰出水,堰口应保持水平。渠内水深h:为保证自由溢水,出水渠的超高定为0.1m,渠道深度为0.75m。9、沉淀池进水系统采用穿孔墙整流时:。沉砂池与沉淀池的作用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扩展资料沉砂池设计中,必需按照下列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2.65吨/立方米,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为主。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万立方米污水沉砂量为30立方米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自来水厂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取多少? 深度处理斜管沉淀池设计可参见: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第6.12.6 条规定:沉淀工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4~0.6mm/s。其中换算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x3.6(m3/m2.h)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第6.12.6 条条文说明:关于深度处理工艺基本处理单元设计参数取值范围的规定。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有哪几种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有2113平流式、竖流式、辐5261流式、新型的斜4102板或斜管沉淀池、水平管沉淀池五种。1、平流式由1653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2、竖流式又称立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3、辐流式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4、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设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但有斜板、斜管易结垢,长生物膜,产生浮渣,维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寿命低等缺点。5、水平管沉淀池是目前最。污水厂深度处理 需要 高效 沉淀池 吗 高效沉淀池工艺 工艺概述: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工艺原理: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这种高密度的矾花使得污泥在沉淀区的沉降速度较快,而不影响出水水质。在澄清区,矾花慢速地从预沉区进入到沉淀区使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余矾花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剩余矾花沉淀过程。矾花在沉淀区下部累积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经泵提升至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一层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优点:絮凝体循环使用提高了絮凝剂的使用效果,节约10%至30%。

#平流式沉淀池#污泥浓缩#沉淀池#污泥负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