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四大家的人物介绍 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图为荆浩《笔法记》所记神钲山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荆浩生平及早期绘画活动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荆浩字浩然,约生于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学识渊博。济源的风物景观多名人足迹,白居易有诗云:“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
如何进福州钱塘文博小学 坐16路到【国光路口】下车就是<;br?/>;<;br/>;你可以坐5、14、22、33、38、39、7
关于一个中国书法的研究课题 篆书概述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 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 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 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 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 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形体变革多样。在古文字阶段,对篆书的分界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是。按通常讲,在篆书系统中把秦以前的文字称 为“大篆”,把秦实行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实 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用汉字记载的文字 资料,应该说是“甲骨文”。也就是说,应当把甲骨文单独作为一种书体;其后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东周时期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进而又发展为秦国的小篆。这些在文字孳乳演变期中的不同说法,都涉 及到古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