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纳装置探测深度 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2020-08-10知识10

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置,便于资料对比和室内解释。【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勘探;温纳装置;施伦贝尔1 装置;温施1 装置1 引言在众多的直流电阻率测深方法中,高密度。数据剖面绘图方法 要绘制由2-D高密度电法勘探获得的数据,通常采用拟断面等值线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点水平方向上的坐标为排列上观测电极对的中点,绘图点的垂直坐标位置与两分离电极成比例。对于用偶极-偶极(dipole-dipole)装置进行电阻率或IP勘探,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绘图点位于C1-C2和P1-P2电极对的中点开始的两条测线交点沿水平方向呈45°角度。强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它仅仅是一条绘图规则,并不暗指探测深度由两条呈45°角的测线交点来确定(可以确定,一定不暗示电流或等电位线与地表呈45°角度),但是,目前这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误导。另一种方法是绘图点的垂直位置为探测介质的埋深(Edwards,1977)或者为电极排列的拟深度,该拟深度值根据均匀半空间的灵敏度值或弗雷谢(Frechet)导数获得,该方法似乎存在数学依据,绘图方法将在后面章节详细讲解,通过视电阻率的等值线获得拟断面是一种能方便显示数据的方法和手段。拟断面给出了一张非常近似于真实地下电阻率的分布图,但是,拟断面给出的是一张歪曲的地下电性分布图,因为等值线形状取决于所使用的排列装置类型和真实的地下电阻率值(图3.7)。目前,拟断面是一种绘制视电阻率值非常有用的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二次时差法技术原理 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在衰减时法找水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了所谓二次时差法找水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含水层的半衰时St与激发电流I成线性函数关系,即St=f(I),如图2-6-1所示。当含水层埋藏较深,半衰时随激发电流的增大逐渐变小,到极小值后又以线性函数关系上升,如图2-6-1中(b),极值一般电流1~2A,称此电流为临界电流。含水层中当孔隙大、透水性好,曲线上升斜率也越大。反之则小。在非含水层中随激发电流的半衰时基本不变或者逐渐变小,如图2-6-1中虚线c、d,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如果选择大于临界电流的两种电流作为激发电流,将大电流供电所得的半衰时StD减去小电流供电所得的半衰时StX,很明显在含水层中将出现正值,而在非含水层中则出现零或负值。称大小两种电流供电所得的半衰时之差为二次时差,用Sc表示。地球物理找水方法技术与仪器图2-6-1 St-I曲线实验结果测量用温纳装置。将每个极距所得的二次时差值绘于算术坐标系中,横坐标为深度,纵坐标为二次时差,零线以上的正异常对应的为含水层。低值或零线以下负值所对应的为非含水层。如图2-6-2所示。图2-6-2 二次时差Sc测深曲线时差正值越大。资料处理与反演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系统在施工现场采集到大量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并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随机存储器中。将其传入微机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与解释,然后生成供推断解释用的各类图件。图1.4.6为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处理与解释系统框图,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用其中某些过程。图1.4.6 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流程框图1.4.3.1 滤波处理方法三电位电极系中,偶极和微分排列所测视电阻率曲线随着水平极距的加大,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绘成断面图时,除了和地质对象相对应的主异常外,一般还会出现强大的伴随异常。为消除或减弱三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中振荡成分的影响,简化异常形态,可以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并将这种滤波称为扩展偏置滤波。扩展偏置滤波器有4个非零的权系数:0.12,0.38,0.38,0.12。在滤波计算中,无论间隔系数为几的剖面测量结果,都应把滤波系数置于4个活动电极所对应的点上,在电极之间插入和电位相同的零系数。例如,n=2,滤波器长度为7,相应的权系数依次是:0.12,0,0.38,0,0.38,0,0.12。图1.4.7为二维地电模型正演模拟曲线的滤波处理结果。由图可见,未经滤波的剖面曲线随间隔系数的增大,曲线形态复杂;经。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如图1.4.1所示。现场测量时,用多心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电极转换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被测电信号由电极经电极转换箱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图1.4.2)。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转换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并可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进入21世纪后,有的高密度电法仪还可以做激化极化测量,这需要我们在测点上同时打入用于供电的铜电极和埋设用于测量的不极化电极(图1.4.3)。至此,高密度电法不仅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还包括高密度激化极化法。图1.4.1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集中式)图1.4.2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分布式)图1.4.3 高密度激化极化法结构示意图(分布式)1.4.2.1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高密度电法基本勘探原理 2-D高密度电法勘探通常采用很多根电极(25根或更多)连接到一条多芯电缆上(Griffiths et al.,1993),通过一台微型计算机与一台电极转换开关装置连接,每次自动选择相关的4根电极进行数据观测(图3.1)。目前,2-D电阻率法勘探技术和设备得到相当快的发展,必要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从一些国际商业公司购买到,部分典型系统的价位一般在6万~7万美元。图3.1为由一条多芯电缆连接数根电极沿一条直测线进行2-D探测的典型排列示意图,通常,两相邻电极采用相同的电极距,多芯电缆连接一个电极转换开关和一台便携式计算机,采用的观测序列、使用的装置类型和其他采集参数(如使用的电流)输入到一个计算机程序可读取的文本文件中,不同的仪器采用不同的控制文件格式,需要参考相对应的系统操作手册。读取控制文件后,计算机程序自动选择适合每次观测的电极。某些仪器系统内置了微处理系统,此时,便携式计算机就不需要了,在地形比较恶劣的条件下,这对开展勘探工作是非常有利的。野外实地勘探时,大部分工作是电缆敷设和插电极,随后,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大部分勘探时间花费在等待仪器采集数据上。为了获得一张较理想的2-D剖面,探测的覆盖面必须是2-D,例如:如图3.1。

#电阻率#技术原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