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与死的禅法》 谈锡永 禅宗发源地在哪里?

2021-04-27知识2

佛学里都有哪些著名书籍 大量佛教书籍下载,在网上的,基本是比较全的http://www.lingshan.cn/lsbbs/dispbbs.asp?boardid=24&id=5939常见佛教书籍汉传佛教典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华藏上师讲授】金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著】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著】胜鬘经讲记【印顺法师讲】地藏本愿经讲记【圣一老法师述】维摩诘经别记【太虚大师著】心经讲演录【贡噶呼图克图】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心经讲记【圣一法师述】楞严悬镜【憨山大师著】楞严经注【王治平著】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吴立民居士著】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上师开示】十善业道经的启示【济群法师讲】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讲】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讲】中观今论【印顺法师讲】劝发菩提心文讲记【演培法师释】八识规矩颂贯珠解【范古农述】佛法总学【太虚大师】法性空慧学【太虚大师】法相唯识学【太虚大师】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太虚大师】欧阳竟无文集虚云老和尚文汇【印顺法师集】慧明法师开示录(电子书)◆TXT压缩月溪禅师问答录禅宗大意【正果法师著】船子和尚拨棹歌“乙亥讲演录”等两篇【王骧陆讲】“略论明心见性”等五篇。

农禅的概况 佛教徒耕种农田在中国最早始于东晋。如在中国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的僧人释道安(312-385)初入释门时即常“赍经入田,因息就览。考虑到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时就有人就指责沙门“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想必当时寺院农业已有相当规模。禅者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总是特立独行、听松观云,其实很早即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朝刘宋时来中国的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356-442)不仅大弘禅业,译出《禅秘要经》三卷等重要经文,而且“植柰千株,开园百亩。当然,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宗农业”。禅宗农业形成的前提是禅者的定居。尽管早在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即在荆州玉泉山(今湖北当阳县)结茅安居,但直到南北朝时,禅者广为流行的修行方式仍然是或游化、或冢上、或树下的头陀苦行,要么就是独居净室结跏趺坐。此时既没有农业生产的必要也没有这种可能。如果说定居是禅宗农业形成的前提,那么大规模地聚居则使其农业耕种成为现实。这以禅宗四祖道信(580-651)和五祖弘忍(602-675)广聚徒众为主要标志。随着僧团人数的扩大,且许多禅寺又位于深山偏远之处,若无农业生产而仅靠乞食和信众的施舍显然是难以为生的,这使禅宗的农业生产得以。

帮忙列举一些史上与佛教思想相关的文人墨客 佛教与文人佛教在中国盛行千余年,与儒家思想融和而为我国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并对中国的社会民生产生全面性的影响,诸如:政治、经济、建筑、信仰、风俗、饮食、服饰等。尤其在文学方面,由于不少文人受到佛教博大精深的教义影响,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著作,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刘鹗的《老残游记》、陶潜的《续搜神记》等,均可看出佛教的思想浓厚。这些家喻户晓的旷古之作,不但为中国文学凭添光彩,同时也间接的传播了佛教的教义,发挥佛教教化、启迪人心之功。文人的佛缘佛教传入中国,何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并且深受文人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人对人生的体验较常人为切,对境遇的感悟较常人为深,而佛法的微妙教理,如因缘果报、无常苦空、三世轮回等思想,阐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正可以解开他们对人生的迷惑,满足他们追求真理的饥渴,并且开阔了他们的思想领域与创作空间,所以历来为文人所喜爱。此外,自古文人多雅士,文人一般性喜“雅、适、静”,而佛教寺院大多建筑在山林水边,不但景致优美,而且环境清幽、宁静,尤其大部分的僧侣又多能吟诗作词,谈古论今,所以文人大都喜爱与僧侣结交。再者,中国古代实施。

#生与死的禅法》 谈锡永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