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 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2021-04-27知识3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xingyeangel课|题|秒的认识|主|备|人|备|课|时|间|2017.9.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看着钟表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全方位感受1秒的长短,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老师吹气球,学生计时数数,看看需要多久能把气球吹爆。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二、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上的秒。(1)出示钟面,观察这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汇报。①时针有3根针,走的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

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 怎样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

#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