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镇的历史文化 永兴镇乡境内至今尚存汉代崖墓二处共三穴,可见境内2000年前已有人定居从事生产活动。行政区划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5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永兴一直隶属江津县。江津解放后,1950年全县划为10个区,永兴属第五区。1953年,民主建政,实行小区小乡制,永兴乡划分为永兴、旸岩、毗罗3个小乡。1956年,小区小乡合并扩大,全县划为13个区,第七区改为永兴区。1985年,全县划为14个区,2个镇,永兴区辖8个乡,分别是:永兴乡、旸岩乡、高屋乡三口乡、几子乡、塘河乡、鹅公乡、毗罗乡、1993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中,撤消了永兴区、永兴乡、旸岩乡重新组建为永兴镇。2001年5月,江津市进一步调整乡镇建制,毗罗乡划归为永兴镇管辖。现全镇幅员面积16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5个经济合作社,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永兴场的来历:清康熙初年,由于人口繁衍,生产发展,人们在原川主庙进行商品交换,后迁至梁董庙。后来,随着生产发展,供需日益兴盛,逐渐形成场市,经由两河口陈农初取名为“永兴场”。建场至今,一直都是永兴人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商品交易的中心。
永兴镇的历史沿革 永兴镇原名永兴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定名永兴乡。1958年,改为永兴公社;1984年,复名永兴乡;1992年12月,由永兴乡改为永兴镇。
永兴镇的历史沿革 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商代至西周遗址18处。宋至清为永平里、通德里、上相里、招贤里、新兴里属地。民国期间设有区署。民国27年春,闽北苏区领导人王文波在境内肖家村尾成立第一个中共浦城县委。解放后,1950年10月在永兴设第六区,下辖11个乡。1958年9月中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2月改称永兴人民公社,1961年设永兴工委,下辖永兴、洋溪、古楼公社,1964年3月取消工委建制。经调整,永兴公社下辖14个大队。当年人口普查共14576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22622人。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建制。1990年人口普查22836人,其中畲族169人,其余为汉族。1993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时17281人。年末,下辖20个村委会:前墩村、岩岭村、银场村、虹垂村、冠山村、大元村、永平村、炉铺村、永兴村、庵后村、下墩村、竹山村、连源村、珠山村、沿州村、龙下村、后洋村、廉溪村、凹头村、肖家村。2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23392人,其中男性12301人,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永兴镇6637户,23734人,其中男性124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