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石钟山记 揭示了什么道理 石钟山记中的哲学思想

2020-07-19知识13

石钟山记作者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石钟山记>>主旨和解释?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亲自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在讲析这篇课文时,我针对。寻找优秀的古文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石钟山记 揭示了什么道理 《石钟山记》则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除描写所见景物外,还采取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驳李渤的观点,进一步补充事实证实郦道元的观点.实践。。石钟山记文言整理包括通假字古今意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之类.勇者上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动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语助词)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在那里,兼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抓,动词)8.而①扣而聆之(表顺接)②徐而察之(表修饰)③空中而多窍(表并列)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⑤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9.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石钟山记主旨是什么 主旨:文章通过记叙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43632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出处:《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原文节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译文: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扩展资料《石钟山记》是苏东坡一篇平实的文章,记述其对石钟山考察的过程。文章始写石钟山位置,李渤、郦道元对其考证,并表示自己强烈怀疑,随后叙述在工作调动中,路过石钟山进行考察的过程:考察未一次性而终结。先是白天僧人择石而击,言下之意为:长久居于此的僧人以此为石钟山得名所在,一般人于此信矣。苏轼的《石钟山记》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交代探访石钟山的时间是“莫夜月明”时分,同游者是长子苏迈,方式是“乘小舟”,地点是“绝壁下”。然后写绝壁下的情景。夜游石钟山的描写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伏笔。转而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忽然“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却被吸引了。作者对两处声音的考察,极为细致深入,也体现了苏轼求真的精神。石钟山记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独特之处 苏轼2113,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5261川眉山人。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4102是一位在文学艺术方面具1653有高超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纵观苏轼诗词的特点可以用“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四个词概括。二、思想根源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沉江,贾谊泪逝,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

#宋朝#石钟山记#苏轼#中国古代史#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