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是什么建制? 解放战争开始后,解放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小部队运动战和游击战转向以纵队作为基本战役单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36131位的大兵团作战。那么纵队是什么级别?不同时期的一个纵队又有多少人呢?先来说一说纵队的级别,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一般下辖2到4个师(旅),也有陈赓大将所属中野四纵这样的特殊纵队,由于担任总战略预备队任务而一度下辖5个旅,后来被改编成13和14两个军。由于处于战争时期,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五大战略区的编制难以统一,不同时期纵队下辖的人数也各不相同,从七八千人到六七万多人不等。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共有野战军61万人(计有22个纵队及相当于纵队之师、94个旅及相当于旅之师),平均每个纵队一万人露头。开始阶段,一个纵队一般辖2到3个旅(师),以2个旅的居多,不过8000人。如晋绥军区才不过7个旅编成三个纵队2万多人,像黄克诚大将率领的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后来的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解放战争中期,各战略区的纵队人数差距进一步拉大。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前,每个主力纵队人数接近3万人,至于九纵(后来的空降15军)这样的地方部队整编成的部队,人数不过1。
中国华北野战军军长是谁? 中央军委没有单独成立“华北野战军”建制,没有任命“野战军”指挥班子成员,也没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26461立“野战军”指挥机构,这与其他“四大野战军”完整的建制番号和指挥机构完全不同。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为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华北军区第一、第二兵团。5月20日,新成立的华北军区进行了建制调整: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由徐向前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及副政委(王建安未到职,由周士第接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辖三个纵队:第8、第13、第14纵队。[注:48年7月,14纵调归军区直属;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组成15纵,辖43、44、45旅]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杨得志任第二兵团。
四野是哪级别,四纵是哪级别的 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萧克任第一参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