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三月三 浙江有哪些少数民族

2021-04-27知识6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Ⅰ-1苗族古歌 2Ⅰ-2 布洛陀 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 4Ⅰ-4牡帕密帕 5Ⅰ-5刻道 6Ⅰ-6白蛇传传说 7Ⅰ-7梁祝传说 8Ⅰ-8孟姜女传说 9Ⅰ-9董永传说 10Ⅰ-10西施传说 11Ⅰ-11济公传说 12Ⅰ-12满族说部 13Ⅰ-13河西宝卷 14Ⅰ-14耿村民间故事 15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 16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 17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 18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 19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20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 21Ⅰ-21河间歌诗 22Ⅰ-22吴歌 23Ⅰ-23刘三姐歌谣 24Ⅰ-24四季生产调 25Ⅰ-25玛纳斯 26Ⅰ-26江格尔 27Ⅰ-27格萨(斯)尔 28Ⅰ-28阿诗玛 巢湖民歌29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 30Ⅰ-30畲族小说歌 31Ⅰ-31青林寺谜语民间音乐(共计72项)32Ⅱ-1左权开花调 33Ⅱ-2河曲民歌 34Ⅱ-3蒙古族长调民歌 35Ⅱ-4蒙古族呼麦 36Ⅱ-5当涂民歌 37Ⅱ-6巢湖民歌 38Ⅱ-7畲族民歌 39Ⅱ-8兴国山歌 40Ⅱ-9兴山民歌 41Ⅱ-10桑植民歌 42Ⅱ-11梅州客家山歌 43Ⅱ-12中山咸水歌 44Ⅱ-13崖州民歌 45Ⅱ-14儋州调声 46Ⅱ-15石柱土家啰儿调 47Ⅱ-16巴山背二歌 48Ⅱ-17傈僳族民歌 49Ⅱ-18紫阳民歌 50Ⅱ-19裕固族民歌 51Ⅱ-20花儿 52Ⅱ-21藏族拉伊 53Ⅱ-22聊斋俚曲 54Ⅱ-23。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侗族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白族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

55个少数名族?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编辑本段三、【名称来源】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等地山区半山区。“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畲”字来历甚古。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畲”。

#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三月三舞蹈#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三月三#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三月三风情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