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衢州水亭街作文 写古老的水亭街

2021-04-27知识12

写衢州水亭门作文 我的家乡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的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位于衢城西边、江滨路中段的一段古城墙—水亭门。衢州的城墙大约始建于汉代,唐代是被设为州府所在地。由于天灾、战乱,城墙屡毁屡建,如今的城墙基本是明清时期的遗物,它断成好几截分散在衢城各处,而水亭门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了。水亭门由城墙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墙高约6米,长约60米。远看水亭门,她像一位母亲,张开双臂呵护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还没靠近她,你就能被其浑朴、沧桑的力量所包裹。城墙基部是用巨大的条7a64e4b893e5b19e31333365646231石修筑成的。这些从山中直接开采出来的、暗红色的条石因为年代久远,表面早已被岁月冲刷得斑斑驳驳,凹凸不平,就像河床一样层层叠叠。条石上面是灰色的城砖,青苔遮去了她满身累累的伤痕,矮小的植物从开裂的墙缝里钻出来,使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沧桑之美。伸手轻轻抚摸她,犹如在抚摸历史老人皱皱巴巴的皮肤,让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错觉。水亭门在解放前被日本鬼子轰炸过,现在看到的城楼是前些年重新复建的。城楼分两层,挑角飞檐,白墙黑瓦,巍峨典雅。登上城楼,极目远望,前面是宽阔的衢江,滔滔。

写纳兰性德的故园景色 渌水亭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朋友聚会的优雅之地,同时也是纳兰性德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渌水亭在纳兰性德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直至纳兰性德辞世,也没有离开渌水亭.纳兰性德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是这样描绘的:“予家,象近魁三,天临五尺.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荡.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禾亢)稻动香风冉冉.”这段话说的是纳兰家在京都北面,离皇家宫殿不远.(魁三,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尺”即“天咫”,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可见渌水亭周围波光粼粼,潭水清澈,荷叶掩映其间,有野鸟在这里聚集栖息.池畔还有稻米飘香,真是好一派渌水风光.这里是纳兰公子精神的家园,情感的寄托.在渌水亭旁体会超然物外的感觉,是他所喜欢的,这符合他的性情.在翻阅朱彝尊的词集时,发现一篇文章是写渌水亭的,题目是《台城路渌水亭观荷》,题目下的序言为“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年表与朱词的时间对上了.(估计写年表的人也是参照此诗为依据的)词中写到:“一湾裂帛湖流远,沙堤恰环门径.岸划青秧。

怎么描写古代建筑,比如皇宫、城楼 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

#衢州水亭街#衢州水亭街天王塔简介#济南水亭街口琴#衢州水亭街美食#写古老的水亭街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