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有哪些方面? 心理异常状况按程度

2021-04-27知识3

如何评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纯粹是理论方面的,有好多资料可以查到答案。如果是现实生活中想对一个人进行判断,还是去专业的机构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才能得到专业。

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有哪些方面? (1)医学标准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43537体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3)内省经验标准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4)社会适应标准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

判断心理异常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所谓的统计学原则。也就是说,某一种心理现象或心理体验,如果绝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曾出现或都有可能出现,那么,这种心理现象或体验便很可能是正常。换言之,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出现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体验,则这种现象或体验便很可能是异常的。从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曾一度出现过异常的心理现象,这很可能便是有人认定“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心理完全健康的人”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只有异常的心理现象持续一定的时间或按一定的频度出现,才会被认为是病态。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异常和病态者是有区别的,异常并不一定是病态,而病态则肯定是异常的,也就是说病态要比异常严重。第二个原则是功能性原则。也就是说,根据极少数原则对某一个人作出的心理异常的判断,只有这种异常的心理现象或体验,明显导致其社会功能的损害,或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才有可能被认为是病态。比如,几乎所有人在失恋后都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这些都可以说是异常的心理。而绝大多数人的这些异常心理都会在三个月内恢复正常,只有持续超过三个月,而且明显引起上班迟到、工作效率低、工作成绩下降或者社交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