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背景故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故事

2021-04-27知识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写作2113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5261朝义4102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1653,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杜甫家人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唐朝的北方遭受战火涂炭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133,两京相继失守,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到了公元762年,唐朝政府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河南,随即挺进黄河以北。公元763年,安史叛军的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杀,手下将领纷纷投降,安史叛军的老巢河北归复了中央,自此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社会的疮痍终于有望平复,漂泊的百姓终于可以回家。而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扩展资料作品鉴赏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