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舞蹈? 秦朝宫廷舞蹈

2021-04-27知识3

到清朝已经失传了的舞蹈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在明清时期,被新兴的戏曲艺术所取代。宫廷舞蹈在内容上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中国的宫廷舞蹈在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史记·殷本纪》载:“(帝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周代制礼作乐,制定的大舞、小舞(见六代舞)均属宫廷舞蹈。这时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已拥有1500多乐舞伎人。汉代设乐府,专门收集整理民间乐舞供宫廷享用。隋唐是中国宫廷舞蹈发展鼎盛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不断创造出许多色彩绚丽的新作品,如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显示了中国封 建社会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燕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达到可观的水平。至明、清,宫廷宴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长袖细腰、飘逸轻盈、技艺并重、刚柔相济。在原始时代,舞蹈是文化的基本形态。举凡狩猎、战,争,或者性,爱、生,殖,以及祭,祀或祈祷等活动,都是。

古代宫廷掌管歌舞音乐和礼仪部门的官衔有哪些 秦汉时期主管宫廷歌舞音律的机构主要有乐府。乐府的长官称乐府令,副职为乐府丞。另外,太常属下亦设太乐令这一官职,负责部分器乐、歌舞、音乐的表演。太乐令属下有太乐丞作为辅佐。隋唐时主管音乐歌舞的官署主要有太乐署和鼓吹署。太乐署和鼓吹署的官职有:署令,从七品下;署丞,从八品下;乐正,从九品下。另外,在宫中设教坊,以宦官为教坊使,掌管宫中俳优杂技的表演。宋代这方面的机构主要太乐局、鼓吹局、大晟府、教坊、教乐所。宋初沿唐制设教坊,凡朝廷大宴、大节、皇帝游幸及赐大臣筵席,皆由教坊演奏乐曲、剧目、歌舞之类。南宋罢教坊。教坊所习奏乐曲较太常显得轻松、欢快、随和。除此之外,教坟还掌教习伶人。教坊设教坊使为长官,为从八品(宋代吸取五代后唐伶人乱政的教训,压低伶人的地位),除教坊使之外,另设教坊副使、判官、都知、都管、掌仪范(教习伶人在各种场合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头、部头、副部头、都色长、色长、筝色长等职官名称。教乐所设置于宋徽宗年间,至南宋沿置作为废除教坊后的继承机构。其职官设有都管、部头、色长等。大晟府隶礼部,专掌朝廷各种典仪所用音乐。官职有:大司乐,正四品;典乐,从五品;大乐令,从七品;。

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舞蹈? 从舞蹈功能上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自娱娱人相兼的舞蹈,以及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03066取悦神灵、祭祀祖先的舞蹈。从发展史的角度分为:原始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台艺术舞蹈和城市群众性舞蹈。按舞蹈类型、舞蹈门类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古典舞蹈古代流传下来,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的舞蹈。1民间舞蹈:民间舞蹈(folk dance)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2现代舞: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反映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的舞蹈。在表现手法上,要求不断创新,强调舞蹈家的个人风格。现代舞最初。

#秦朝宫廷音乐#秦朝宫廷电视剧大全#秦朝宫廷菜#秦朝宫廷舞蹈#秦朝宫廷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