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纳a装置对高阻体的灵敏度 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2020-07-19知识7

-D电阻率法勘探的局限 电阻率法勘探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斯伦贝格(Schlumberger)兄弟的研究和开展的工作,大约60年后,定量解释、传统的电测深法(Koefoed,1979)才得以广泛应用,此时,电极排列的中点仍然是固定的,但是,随着电极距的增加,可获得地下更为丰富的信息,这就是1-D电法勘探。1-D电阻率法勘探包括两方面内容: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图1.9 一个电阻率剖面法探测例子(1)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剖面法就是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保持一定距离,沿着测线方向逐点进行观测,获得视电阻率值的变化规律,以此反映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的电性沿横向变化情况,但该方法不能获得电性垂向变化情况。图1.9是一个电阻率剖面法探测例子,从探测结果来看,没有深度信息,仅有横向上地质体的电性变化信息。(2)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可得到某一点处垂直方向由浅到深地质情况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该方法是在地面上以测点为中心,由近到远逐渐增加观测装置距离进行测量,根据视电阻率随极距的变化可划分出不同的电性层,了解其垂向分布情况,同时计算其埋深及厚度。它是在地面的一个测深点上(即P1P2极的中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C1C2极距的大小,测量同一点的、不同C1C2极距的视。资料处理与反演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系统在施工现场采集到大量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并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随机存储器中。将其传入微机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与解释,然后生成供推断解释用的各类图件。图1.4.6为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处理与解释系统框图,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用其中某些过程。图1.4.6 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流程框图1.4.3.1 滤波处理方法三电位电极系中,偶极和微分排列所测视电阻率曲线随着水平极距的加大,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绘成断面图时,除了和地质对象相对应的主异常外,一般还会出现强大的伴随异常。为消除或减弱三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中振荡成分的影响,简化异常形态,可以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并将这种滤波称为扩展偏置滤波。扩展偏置滤波器有4个非零的权系数:0.12,0.38,0.38,0.12。在滤波计算中,无论间隔系数为几的剖面测量结果,都应把滤波系数置于4个活动电极所对应的点上,在电极之间插入和电位相同的零系数。例如,n=2,滤波器长度为7,相应的权系数依次是:0.12,0,0.38,0,0.38,0,0.12。图1.4.7为二维地电模型正演模拟曲线的滤波处理结果。由图可见,未经滤波的剖面曲线随间隔系数的增大,曲线形态复杂;经。正演基本理论 已知地电模型和场源分布,求解位场的分布规律,称为电法勘探的正演问题,它是电法反演问题的计算和观测资料解释的重要基础。在正演模拟问题中,地下电阻率分配被限定,其任务是计算地质体上方测线观测获得的视电阻率。正演实际上是反演的一部分,因为通过反演套路计算出的模型理论视电阻率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是否一致非常有必要,求解一个特定模型的视电阻率值方法主要有5种:(1)解析法;(2)有限差分法,(3)有限元法;(4)边界元法;(5)面积分法。解析法可能是最精确的方法,取得的结果具有典型意义,但是,解析法受多种条件限制,仅局限于相对简单的几何体电场分布问题才可以求解,如球体或圆柱体;边界元法比较灵活,但是不同电阻率值的区域数受到限制,一般少于10;近地表勘探时,地下可能存在任意分布的电阻率,因此,对于求解复杂条件下的电场分布规律,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通常是可靠的选择方法,这些方法能将地下细分成数以万计的不同电阻率单元。当然,解析法和边界元法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单独用来检查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精度。2.1.1 稳定电流场的边值问题电阻率法的正演计算问题,均归结为求解稳定电流场的下述边值问题。2.1.1.1 点源场中三维地电体的。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置,便于资料对比和室内解释。【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勘探;温纳装置;施伦贝尔1 装置;温施1 装置1 引言在众多的直流电阻率测深方法中,高密度。-D高密度电法勘探应用实例 在这一节,我们来看一些2-D高密度电法勘探的例子。4.3.1 地下水探测该测线数据是由丹麦Aarhus大学地球科学系完成的Grundfor区近地表松散沉积物和地下含水层中的岩性探测结果(Christensen et al.,1994)。反演模型中的低电阻率区(图4.28)为第四纪冰川粘土沉积层,而高电阻区则是砂质沉积层,并沿测线布置了一些钻孔,探测结论得到了证实。温纳(Wenner)γ装置(或称为差分装置,图1.6c)有一个相对不寻常的布设方式,供电电极和电位电极相互交错,相对于温纳(Wenner)α、β装置来说,在实际勘探中,温纳(Wenner)γ装置很少使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装置可能会有一些优势,探测深度明显高于温纳(Wenner)α装置(0.59a与0.52a相比,见表3.2),然而电位电极比α装置少33%,相比而言,温纳(Wenner)β装置的观测电压是γ装置的1/3,在噪声严重的环境下,该装置是比较有利的。图4.29a为温纳(Wenner)γ装置在尼日利亚(Acworth,1981)Bauchi地区地下水探测的拟断面图。在该地区,地下水常见于结晶基岩的上覆风化层中,风化层较厚地区的基岩裂隙是含地下水良好的目标。在该地区,采用温纳(Wenner)α,β和γ装置进行了探测,同时使用Geonics EM34-3。

#数字滤波#电阻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