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神仙,额头是鼓出来的,不记得他叫什么了? 印象中好像是寿星公吧 ZZH 1级 寿星 寿星大脑门何来?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
永乐宫壁画的形成的背景 永乐宫壁画诞生于元代。而元代的社会背景又不同于其他朝代。自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至1368年元朝灭亡期间,所有的蒙古族统治者虽然对宗教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更倾向于藏传佛教。道教在此期间曾经一度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也曾因传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作为道观的永乐宫时建时停,历时一百余年才建成。时断时续的建造过程也使得永乐宫壁画的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为了加强统治,元代统治者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国人分成四等:一是蒙古族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鹘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而中原文人多为汉人,在元代的地位之低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永乐宫壁画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反映。从永乐宫壁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等级制度的烙印。壁画中,凡大帝、王母均是身材高大、小眼睛、大脸盘,近似于蒙古人的长相。色目人在元代也占据高位,而且很多当政的色目官员对中原传统文化怀有成见,对中原的儒士也是轻视甚至敌视。在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里,我们可以明显。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中三清殿《朝元图》的特点有哪些? 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的代表,虽为民间画工所绘,却体现了高超的技巧和独特风格。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尤以三清殿《朝元图》最为壮观。在这种大场面的繁复组合中,古人巧妙地运用程式化构图法把近三百人组织、“罗列”在一面墙上,构图壮阔,气势恢弘。其人物穿插排列有序,在形象的丰富性中整齐划一,但人物造型个性鲜明、程式突出。在近300人的庞大场面中,整齐地排列着王公、王母、金童玉女、力士诸神、真人太乙等,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笔线紧劲严谨,显得安稳泰然,衣带翻转飘舞如满墙风动,线条长者数尺,根根凝练有力,一组组长短线条疏密正斜,相互穿插衬托,充分发挥了线条本身的高度表现力,再加上斑斓的色彩,令满壁生辉。线条刻画因人而异,神采毕现,主像庄重安详、玉女温文秀雅、武士须眉飞动、真人翩翩欲仙、星宿和雷部诸神“须发直立,怒目圆睁”,似有风雷之声贯耳,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