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只有秦朝有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秦始皇时期有,先秦时期有,汉代也有。对兵马俑这种陪葬制度的研究,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秦国早期实行的是的人殉制度,在宝鸡凤翔的秦国早期国君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人殉骸骨达到186具。到秦始皇时期,一方面用兵马俑代替人殉,是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说明秦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工艺已经到达相当高的水平。还说明秦始皇的好大喜功和滥用民力。到汉代,也有兵马俑,例如汉阳陵(汉景帝刘启,汉武帝的父亲),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仕女俑、宦官俑、动物俑生动异常,千姿百态,出土时不但色彩艳丽,还都穿着丝绸的衣服,规模也相当宏大,但大小都如手心一般,其实从汉景帝时期到秦始皇,也不过区区一百多年,技术上实现兵马俑的规模和工艺不难。但当时的国策是吸取秦朝的教训,让人民修养生息,所以陪葬的兵马俑也进行了简化,后世将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时期男子发式是什么? 唐代的冠帽制度(一)幞头秦汉时期华夏地区身份高贵的人,男子二十而冠,戴的是冠帽,身份卑贱的人戴帻,帻本是一种包头布,用以束发。在关西秦晋一带称为络头,南楚湖 湘一带称为帕头,河北赵魏之间称为幧头,说或称之为陌头。使用时就是用一块巾布从后脑向前把发髻捆住,在前额打结,使巾布两角翘在前额作自然的装饰,这在 当时青年男子中间,认为是一种美的打扮,所以乐府诗《日出东南隅行》有“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之句。东汉以来有些有身份的人士,则用较完整的幅巾包 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将幅巾戴法加以规范化,并以皂纱为之,作为常服。《北周书?武帝纪》说,“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折角巾就是将幅巾叠起一角从前额 向后包复,将两角置于脑后打结,所余一角自然垂于脑后,就像现在有些女子包头巾的包法。但在陕西三原隋孝和墓、湖南湘阴隋墓、河南安阳马家坟201号隋墓 出土的陶俑,头上所裹幅巾,有两角于脑后打结自然下垂如带状,另两角则回到顶上打成结子作装饰,这种形式就成为初期的幞头了。宋代俞琰《席上腐谈》卷上,说:“周武帝所制(幞头)不过如今之结巾,就垂两角,初无带。正与上述的情况相符。更进一步的幞头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所。
我有一对汉代粉彩仕女俑值钱吗? 真品的话估计价值2113不低 真品的话估计价值2113不低 毕竟年代久远 古董古玩行业也没有固定价值 价位浮动范围很大5261 建议问问专业机构 现在国内做的好的古玩鉴定交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