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南都是产粮大省,为何还会出现“河南人逃饥荒”、“山东人闯关东”这类事情? “山河不移,流民似水”,大饥荒面前,为了求生,逃荒成为灾民不得已的选择。山西人的走西口,山东人的闯关东,以及1942年中原大灾荒发生后河南灾民的西行之路,铸就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几条移民之路。闯关东事件是大家都在历史书上学习到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虽然这场运动的规模是宏达的,最后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不知道大家对闯关东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在当时山东人既然是为了躲避饥荒,那么为什么不去富庶的江南,而要去荒凉的东北呢?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说一说。??首先第一点是这次需要迁移的规模比较大,也就是说在当时饥荒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当时需要很大的一块土地去安置这些人。而在当时的东北地广人稀,很多土地都没人开垦,所以说相对于寸土寸金的江南来说,山东人还是去东北会好一点。??第二点是因为当时的战乱问题,在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清朝刚灭亡,各地军阀都在混战。他们都想称王,最乱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江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富豪非常多,所以谁占据了这块地区就能占据大量的财团。这很明显是会容易发生打仗的,山东人的移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图个稳定,所以江南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当时闹饥荒的地区。
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 B试题分析: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麦,南方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薯原产美洲,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故A、C、D均可排除,选B。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山东、河南都是产粮大省,为何还会出现“河南人逃饥荒”、“山东人闯关东”这类事情? 这个是历史故事!1970s年代大规模使用化肥前,山东和河南平均亩产粮食在300市斤左右,且经常水旱灾害,那时候山东省人平均耕地约一亩半(注意土改时地主标准人均三亩加雇工),当年不像现在,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力吃饱一般一天至少一斤半粮食,肉蛋奶基本上过年才能闻闻。山东河南安徽都是人多地少,最困难的五分之一基本上就是常年吃不饱,逃荒是必然的。这三省当时都是人口大省,总人口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五分之一逃荒就是数千万人!现在的五零后六零后,很多人在八十年代以后才和孩子同时吃过香蕉橘子等南方水果,可见当时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