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前进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上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说明法治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主流,成为融通国家、社会、个人价值目标的纽带。
高中政治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怎么理解? 平均化,平等化,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对任何人的无差别服务。“城镇化”-城乡差别就在于公共服务,所以城镇化是通过建设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吸引市民聚集市民 完成城镇化。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法:第一,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路径。通过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度提高,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要求政府将维护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