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神经元的超极化 述中枢抑制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2021-04-26知识30

神经元去极化是什么 如图所示,把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polarization);当膜两侧的极化现象加剧时称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相反,当极化现象减弱时称为去。

Y-氨基丁酸的作用是什么? γ-氨基丁酸的作用1、镇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563静神经、抗焦虑。医学家已经证明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传递物质,是脑组织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其作用是降低神经元活性,防止神经细胞过热,γ-氨基丁酸能结合抗焦虑的脑受体并使之激活,然后与另外一些物质协同作用,阻止与焦虑相关的信息抵达脑指示中枢。2、降低血压。γ-氨基丁酸能作用于脊髓的血管运动中枢,有效促进血管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据报道,黄芪等中药的有效降压成分即为γ-氨基丁酸。3、治疗疾病。1997年,大熊诚太郎的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与某些疾病的形成有关,帕金森病人脊髓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较低,癫痫病患者脊髓液中的γ-氨基丁酸浓度也低于正常水平。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γ-氨基丁酸对Kupperman综合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另外,神经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降低也与Huntington疾病、老年痴呆等神经衰败症的形成有关。4、降低血氨。我国的临床医学和日本的研究者也都认为,γ-氨基丁酸能抑制谷氨酸的脱羧反应,使血氨降低。更多的谷氨酸与氨结合生成尿素排出体外,以解除氨毒,从而增进肝机能。摄入γ-氨基丁酸可以提高葡萄。

述中枢抑制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在任何反射活动中,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中枢抑制也能总和,也有后作用,因此它和中枢兴奋一样也是神经的活动过程。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5323533制两种。突触后抑制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产生的中枢抑制,称为突触后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时,只能引起与它联系的其他神经元产生兴奋,而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后抑制;只有当兴奋性神经元先引起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才能转而抑制其他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所有与其联系的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发生抑制。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发生超极化,膜电位由-70mV向-80mV靠近。这种超极化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可以设想,在超极化时就不易发生去极化,即不易发生兴奋,也就表现为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原理是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K 和Cl-(尤其是Cl-,但不包括Na)的通透性升高,Cl-的内流和K 。

#神经元的超极化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