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原文及翻译 天道》是庄子的著作之一,主要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53938。他认为事物本身是具有运动状态的,自然法则是它们唯一需要遵从的规律。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的平静与社会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楚国君主非常认同庄子的思想,打算请他去出任楚国宰相,特意派人来请庄子。庄子不愿意出仕,他认为自己一旦介入朝堂,道不成道法不成法,自己会变为一个四不像的人。另外,君主都认为自己的权力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自己崇尚的人人平等自是与君主的思想矛盾。当时楚国的宰相是庄子的朋友,他也害怕楚王重用庄子,从而自己下岗失业。庄子听闻后,借游历的机会来到楚国,跟自己的宰相朋友促膝长谈。他给朋友讲解自然之道,自然万物都处于平衡的运动状态,如果刻意改变就会破坏原有的气场和规律。庄子表示自己一生追求真理自由,不会把精力放在权力中心。宰相很是惭愧,觉得自己的小人之心在庄子的君子之德面前真是抬不起头。他拜见楚王,将庄子的真实想法告诉楚王,劝诫楚王不要用武力来使庄子屈服。楚王仔细读了庄子的《天道》,发现不能以常人的思维来衡量庄子。庄子的文学造诣很高,与他的道家思想相得益彰。借助文笔。
庄子《天道》主旨 “天道”2113,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5261变。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4102。第一部分至1653“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顺势而又无为。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
庄子的文言文天道第一段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