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2021-04-26知识13

在复旦大学读国际政治专业是怎样一种体验? 陈云 任军锋 这篇文章前前后后码了一个半月,总计约一万六千字。写作的初衷有二:一是给自己在复旦一年生涯作个交代;二是为即将或有意同路的后行者们提供些参考借鉴。。

阿马蒂亚森在()学的经济学 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的代表著作:〈技术选择〉(Choice of Techniques,1960)〈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1970)〈论经济不公平〉(On Economic Inequality,1973)〈就业、技术与发展〉(Employment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1975)〈贫穷和饥荒〉(Poverty and Famines,1981)〈选择、福利和量度〉(Choice Welfare and Measurement,1982)〈资源、价值和发展〉(Resources Value and Development,1984)

阿玛蒂亚??森的良知(3) 我个人极力赞成森的结论,并且认定大饥荒和中国当时的政治集权体制有关。在《饥饿与公共行为》里,我们看到,与中国三年饥饿相比,同一时期的印度,虽然民主体制无法防止下层民众的慢性营养不良,但是却有效防止了1943年大规模饥荒在印度的重演,因为饥荒很快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和报道,印度政府及早采取了补救措施,印度自从独立之后就没有再发生大饥荒,与此很有关系。反观中国,当时的集权体制阻碍了饥饿信息向中央政府传达,而群众对整体性的饥饿局面没有起码的知情权,天真地以为自身的饥饿仅仅限于自身,或者仅仅限于一个生产队,或者一个村庄。遮蔽很有可能在大饥饿的蔓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学者们在探索大饥饿的成因,寻找解决大饥饿的方法的时候,似乎仍然在遮蔽什么,或者是回避什么。需要补充的是,尽管阿玛蒂亚森扩展了人类经济学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经济学的普及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国内经济学界对森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的。一部分学者对森大加赞赏,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学界存在重制度探讨、轻福利研究的倾向,而在经济生活中,也存在强调物质刺激、忽视道德建设的现象。而森的理论在于指出了价值判断和伦理道德对于经济的。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