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北清涧县道情吴逆子 清涧道情的基本内容

2021-04-26知识6

清涧道情的基本内容 一:腔调清涧道情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但真正罗列起来却很难一一对应。根据搜集整理,其腔调共有[平调]、[十字调]、[凉腔]、[一枝梅]、[耍孩儿]、[五花腔]、[跌落金钱]、[滚白]、[介板]等九大类。1、[平调]平调又称“七字调”,为上下句结构型,是陕北道情唱腔中最基本的调式。平调唱腔从抒情需求上可分为花音平调、立调、苦腔调等;从节奏和板式上分为大起板、慢板、哭板、还阳板、二流水、一道腔、二道腔、三道腔、送板、落板、载板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道情唱腔中起、承、转、合、绕的一个完整的系统。2、[十字调]十字调是三、三、四词组结构的唱腔,每句十个字,两个相同的句子构成一个循环。其板式有慢十字调、快十字调、十字调倒板、十字调落板数种。3、[凉腔]凉腔又叫“冒凉腔”,在陕北方言中特指有“昂扬之气”的意思。此腔结构独特,在开头部分是一个由低向高的七度音程上翻,中间部分由两个对称句组成,可自由反复,结尾是前两部分旋律经节奏变化之后的再现,整个唱腔高亢嘹亮,叙事性较强。板式有高音凉腔、乍腔、平调凉腔、抢句子凉腔、半凉腔等。4、[一支梅]一枝梅是一种很独特的调式。开头和结尾节奏自由舒展,延长音多,中间段节奏铿锵有力,。

清涧道情的概述 陕北民歌中有一种叫道情的唱法,听起来不同凡响,唱起来震撼力很强,最好的莫过于那首耳熟能详的《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来哎咳咳海呀,嗨呀、嗨呀、嗨呀,嗨、嗨、嗨—满山—红哎哎嗨哎嗨嗨哟—”这首《翻身道情》最初是1943年由王岚、林农编剧,刘炽编曲的秧歌剧《减租会》中的一段唱腔,是以清涧为中心区域流行的陕北道情基础上改编而成的。1945年中共七大庆祝晚会上首次以独唱歌曲出演,后由安波重新配词、刘炽修改而定名。清涧是陕西省2004年命名的道情之乡。究竟何为道情呢?相传在唐宋时,道教在陕北一带盛行,道人们以道学为意创音谱曲,作出了一种用于宣传道家学说的演奏乐曲叫道曲,并制作了与之相应的渔鼓和简板等伴奏乐器。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又将历史故事,神仙鬼话编成各种曲种,这一来果然被众人广为传唱。人们将这道曲与酒曲、爬山调以及哭死人调进行融合,就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道情”。其特点是以唱腔为主,有时也会间以宾白的方式。道情在陕北一直以广场艺术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曲调有:平调、十字调、耍孩调、西凉调、一支梅等,其易学易演有着很多信天游式的随意性特征,这也是道情之所以广为流传的原因。表演时男角身着道袍,手执拂尘,女角。

清涧道情的主要价值 清涧道情传承历史悠久,根植于民间,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是陕北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发掘、抢救、保护清涧道情,其价值主要有三点:1、学术价值:清涧道情既不属于我国目前已成形的某一剧种的派生产物,也不属于民歌或民间小调,其丰富的内容和一脉相承的口头传唱渊源,以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性,在中国民间音乐史上,是十分独特的,也是非常稀有的,保护和研发清涧道情,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2、戏剧价值:清涧道情从最初的坐班清唱,到打击乐的不断丰富,到特殊器乐的配入,再到篝火式的民间舞蹈的渐入,到后来的舞台表演规模的成型,将来有望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剧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保护和研发清涧道情,对于拓展中国戏剧种类,完善和振兴戏剧市场有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3、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清涧道情,对于推动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陕北清涧县道情吴逆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