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正常值 正常值为30~45mmHg。【说明】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ETCO2)的监测可反映肺通气,还可反映肺血流。在无明显心肺疾患且V/Q比值正常时。ETCO2可反映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正常ETCO2为5%相当于5KPa(38mmHg)。【测定原理】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曲线的问世,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又一大进步,使在床边连续、定量监测病人成为可能,尤其是为麻醉病人、ICU、呼吸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在呼吸过程中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相应时间一一对应描图,即可得到所谓的二氧化碳曲线,标准曲线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上升支、肺泡平台、下降支、基线。呼气从上升支P点开始经Q一直至R点,QR之间代表肺泡平台(亦称峰相),R点为肺泡平台峰值,这点代表呼气末(又称潮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支开始即意味着吸气开始,随着新鲜气体的吸入,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回到基线。所以,P.Q.R为呼气相,R.S.P为吸气相。可将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类比为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红外线吸收光谱技术,是基于红外光通过检测气样时,其吸收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的原理(CO2主要吸收波长为4260nm的红外光),反应迅速,测定方便。同时,还有其他方法如质谱分析。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 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
晴朗无风天气下,近地层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明显的什么变化规律,夏季 晴朗无风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呈现明显的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夏季尤为突出。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一)日变化:夜间由于土壤和植物继白天不断地释放出CO2,而又没有光合作用,使农田上CO2浓度最大。白天,由于作物经过漫长的黑夜而处于“饥饿”状态,光合作用的增强使CO2浓度降低,在午前9-10点时光合作用迅速增强达到最大值,而CO2浓度出现低谷,中午前后因外界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所以CO2浓度变化较平稳,午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减弱,气温降低,叶片气孔又逐渐张开,光合强度在15-16时出现次高峰,CO2浓度也再次降低,但午后空气湍流较强,CO2可得到上层空气的补充而下降幅度不很大。(二)垂直变化:晴朗无风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呈现明显的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夏季尤为突出。白天,群体是CO2的汇而大气是CO2的源,这时CO2由大气向群体中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而递增的分布型称之为光合型;夜间,群体是CO2的源而大气是CO2的汇,这时,CO2由群向大气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而递减的分布型称之为呼吸型;而在傍晚、清晨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