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2021-04-26知识2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 什么是身心健康,宽泛的讲,人是由身体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要想有一个健康完整的大学生活,就必须要实现…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的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行好.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辩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同意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思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悄前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在人们心目中,考入大学成为与个人命运、与财富、与家族的荣誉密切相关的大事,大学生也因此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青睐。但是,大学阶段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观念。

谈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量大,形式多样,涉及面宽。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入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长期青年磨穗斗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这无疑有助于打造一支更宏大的、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既强调课程设计、课堂讲授,又要注重学生参与、情境教学;既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普遍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又要关注个体特殊心理问题的针对性治疗;既要注重对当代大族辩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一般性规律的调查研究,又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城市、高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差异;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心理应对能力的习得,更要注重在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等实践基地中的体认,从而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扩展资料:相关背景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把育心作为高校人才培养。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