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书帛画有什么历史价值? 1969年10月18日,解放军366医院为落实林彪发出的紧急战备的“最高指示”,紧急疏散到了位于长沙城东郊五里牌外的马王堆。1971年为备战时需要,366医院党委决定在院内那个方圆几百米的号称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一个大型防空洞穴。当洞穴挖到十几米时,地下出现了赭红中夹带着白点点的花斑土,越往深处掘进越坚硬。当战士们终于穿透这种土层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块又一块的白膏泥被挖了出来。当他们用钢钎对白膏泥进行钻探时,钻孔里突然哧地一声冒出一股呛人气体,只见一道蓝中带红的火焰鸣响着从钻孔里喷发而出,工兵团一位老工程师初步认定遇到了古墓。部队马上作为重要情报层层上报,当时国家文物局即批示要湖南开始发掘。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因其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内中棺椁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仓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员在内棺内发现了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汉代女尸。1972~1974年,。
西汉马王堆T型帛画的简介 马王堆1号汉墓的帛画“铭旌”出土时覆盖于内棺上,整幅画面呈T形,长205cm,上宽92cm,下宽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全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为天界的景象,上方正中绘有人首蛇身穿着红衣的女娲像,周围有仰首而鸣的立鹤、俯身废物的鸿雁,是属于天上的瑞鸟仙禽。右上方绘有红色的太阳,太阳中有“金乌”,下面画有8个小太阳,落在扶桑树的枝干中,左方绘有月牙,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一女子凌空飞舞,双手攀住月牙,这应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其下有两个兽面人身骑着异兽奔驰的神,分别用绳牵拉同一木铎,使之震响,应是天上的“司铎”或是“凤伯”、“飞廉”神兽,左边一翼龙腾跃于云气之上,右边一龙飞舞于扶桑树之间,应为“应龙”和驾日车的“六龙”。下方绘着双阙,阙上两旁各蹲一神豹,阙内有两人拱手相坐,应是把手天门的“司阍”,意为迎接升天的灵魂。
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表现什么内容 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T型帛画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