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这个人怎么样啊 马立诚简介马立诚,1946年出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政论家。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马立诚与凌志军合作撰写《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呼喊》,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书。《交锋》发行200万本,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1999年9月,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50人之一。2002年12月,马立诚在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第6期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在亚洲引起轰动,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1986年迄今,出版著作11本。
凌志军的家庭背景 凌志军的父亲凌建华,原名林烈辉。凌建华出身于广东的旧式农家,却又向往新生活。1941年,17岁的他离家出走,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日报》副总编辑,1949年后,曾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兼总编室主任,《人民日报》记者、评论员、总编室副主任、科教部主任、编委。正是父亲与《人民日报》的关系,让凌志军幸运地从千百万埋头训练者中被挑了出来,改行写新闻,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一路“写”回北京—要知道,那时的他只有小学学历。“(父亲)一生本分,听党指挥,而将个性收敛,把思想压在内心深处。凌志军在童年还总能听见父亲朗朗的笑声,但后来,他发现父亲开始双眉紧锁,终日沉默寡言。1978年凌志军被调回北京,分离十载的父子重聚,也没能让凌建华挂上笑容。1985年,父亲终因肝癌去世,他去父亲的办公室收拾遗物时才发现,那里最厚重的一叠稿纸居然都是他的检讨,其中一份竟是18年前写的,题目是《我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有了这些经历,不免品格复杂,头脑中形成了否定一切的习惯,崇尚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不能与流行的政治思想雷同。凌志军越是思念父亲,就越不愿像他那样无奈地生活。
凌志军的抗癌经历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时,凌志军刚刚完成了当时的新作《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当时被医生定义为“肺癌晚期”,活不过3个月。然而,凭借着对癌症治疗的冷静和理性,凌志军和他的家人创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迹。而凌志军则将治疗癌症期间一波三折的求医之路,写进了自己最新出版的书籍《重生手记》之中。凌志军“向死而生”,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说,很多癌症患者最大的难关是心理上的,觉得自己倒霉,甚至得抑郁症,其实不是这样,而是进入了生命的另外一个境界。写作思想如同之前的《交锋》、《变化》、《联想风云》,凌志军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我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我一定要让读者能看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原则。他的第二个原则是,那些他赞成的人,干了蠢事,他照记不误,他不赞成的,他也把其观点表达出来,不去歪曲他们。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这是一本没有人‘认可’的书,中关村的官员们是和所有的读者一起读到它的。而他在自序中也提到,在采访和写作中,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写什么和不应该写什么。他不曾离开过这个体制,现在仍然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体制内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受体制的限制,够不到天花板,但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