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为什么大修武当山 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于永乐九年开始大修武当宫观。这一工程役“丁夫三十余万”,历时十四年,共建成净乐、玉虚等九宫,太玄、元和等八观以及庵堂、岩庙、祠亭等共三十三处建筑群。通往武当山金顶的一百四十华里神道两旁“五里一宫十里庵,丹墙翠瓦望玲珑”,后人称这一工程“诚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也”;并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明成祖创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其工程规模的宏伟,建筑工艺的精湛,不仅是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大修武当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是非常惊人的。王世贞就有诗云:“…是时岂独疲荆襄,雍豫梁益皆为忙。少府如流下白撰,蜀江截流排豫章…”。朱棣自己也承认:“朕创建大岳太和山各宫观…,实皆天下军民之力,辛勤劳苦,涉历寒暑,久而后成。凡所费钱粮,难以数计。朱棣不仅创建武当宫观,崇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使之地位超过了五岳,还在全国钦选道士到武当山办道;钦命道官提点和宫观;拨赐公田佃户,专一供赡道士;钦授藩臣,提调全山并颁降圣旨,严饬道规。这已说明武当道场已成为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御用家庙…那么,朱棣为什么要大修武当呢?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武当歌》中有。
武当山在哪里?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国家地质公园”。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扩展资料:武当山的主要景点:1、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2、金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
明朝皇帝为什么要修武当山? 在明代,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武当道教处于鼎盛时期。在明朝统治的二百余年间,武当山的政治地位较高,经济活跃,被誉为“举世无双的庞大而宏伟的道场”。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文体,专指封建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这些命令或言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对一个地方或一个事件的兴起、成功、失败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统治者重视武当道教、支持武当山建设,就突出反映在皇帝颁发的圣旨中。《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中收录了现存明代武当山志书四部,即《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简称《任志》)、《大岳志略》(简称《方志》)、嘉靖三十年《大岳太和山志》(简称《王志》)、隆庆六年《大岳太和山志》(简称《卢志》),其基本情况见《略述武当山历代山志》一文。在上述山志中,圣旨总计258道。其中,《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收录明洪武至弘治七年的(1368年—1494年)圣旨124道;《大岳志略》收录明朝圣旨103道,其中,弘治七年至嘉靖十五年(1494年—1536年)圣旨15道;《大岳太和山志》收录明朝圣旨255道,其中,嘉靖十五年至三十五年(1536年—1556年)圣旨107道;《大岳太和山志》收录明朝圣旨139道,其中,嘉靖三十五年至隆庆六年(1556年—15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