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的时候,最后阶段为超极化,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超极化点位

2021-04-26知识11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的机制)? 当细胞接受到百外界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瞬间大量内流,这使得静息电位减小乃至消失,称为去极化过度程;钠离子进一步内流可以形成瞬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称为质膜的反极化,当钠离子内外平衡时,动作电位随即达道最问大值;在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时,钾离子通道逐渐打开,钠离子通道从失活到关闭,答钾离子通道完全打开,这时钾离子的大量外流使得质膜再度极化,以至于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此内时称为超极化;超极化时膜电位又恢复至静息电位。这期间,钠离子通道经历了关闭态-开放态-无活容性态-关闭态的变化过程。

超极化、去极化的感受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这么细的问题…去极化是指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的一个过程由冲动产生出向双向传播超极化…忘了、其实我有书、懒得查了…

超极化后电位是如何恢复为静息电位的? 极化2113→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恢复。是5261静4102息电位的概念:概念 将一对电极在1653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膜上任意移动,可见两点间无电位差。如果将其中一个插入膜内,则可观察到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以膜外为零,膜内则为负值。一般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的RP分别-90 mV、-70 mV和-10 mV,即不同类型细胞的RP数值不等。RP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polarization);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时称为去极化(depolarization),此时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RP的绝对值;反之,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或负电荷增加)的方向发展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其绝对值大于RP的绝对值。1.2 RP的形成机制:如果细胞膜不允许任何带电离子跨膜移动,则膜两侧是电中性的。而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说明静息时有带电离子跨膜移动,实际上任何生物电的产生都是带电离子跨膜移动的结果。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静息时膜上的K+通道开放,K+顺浓差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大分子与K+隔膜相吸,造成膜内正外负的状态。随着K+的进一步外流。

#超极化细胞兴奋性减小#超极化的名词解释#超极化点位#超极化是什么意思#超极化是怎么形成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