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不惜在2018年一次性完成巨额商誉减值计提? 首先,商誉不是魔鬼,有兼并收购,就会有商誉,国内外都如此。一旦收购价格高于净资产,收购价格和净资产的差额,就成为了商誉。这是购买方给予被收购公司的溢价。问题在于,在公司财报中,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商誉,应该一次性核减还是逐年摊销,逐年摊销时间如何确定,其实不管哪种方法,都有不合理性。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就我来看,对于商誉首先应该区分是拥有少数股东权益的财务性投资,还是控股的战略性投资。前者,应该参考公允价值每年核定商誉。后者,应该在第一次合并报表时一次性核减商誉,按其他控股资产一样计算净资产。中国A股的制度设计和国家财务规则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完善!完善后,就不会有收购时的暴涨,收购清理商誉时的暴跌了。
上市公司并购时产生的商誉会永远存在吗? 一个公司立足一个行业若干年,并确认为资本,而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内部自创商誉则不确认为资本,企业对现有资源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作出的报告。因此,商誉应该作为一项资产被确认。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本文的判断,商誉资产应该被确认商誉形成的原因在并购过程中,产生商誉是因为并购者比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比被并购公司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多付的成本,为什么商家会付出比公允价值更高的成本。收购企业之所以看中了被并购企业,作为核算这部分能力的价值的商誉,为决策者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远远弥补了估计上的不精确性所造成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不确定性是会计实务随时都在面临的问题。事实上,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预期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与物理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进一步减弱,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计将会更为困难,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誉确认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会远远弥补其估计的不精确性,从而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可谓至关重要。会计分期的本身就隐含了会计核算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一定是看中了该企业潜在的发展潜力,比如未来创造收益。
什么是商誉? 会计上说的商誉,简单的解释一下 商誉只在企业合并中产生,是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事实上,每家好的企业都有商誉,只是鉴于会计的谨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