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法说求不得苦

2021-04-26知识2

佛曰人生三大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爱别离苦 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还有一苦是什么? 人生八苦除了生,老2113,病,死,怨憎会,爱别离5261,求4102不得还有五阴炽盛苦。八苦中最难理解的就是1653五取蕴苦,这个词,“蕴”字是梵文音译的,意为“聚合”、“聚集”,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佛教说人间一切有情,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五取蕴苦指的执念,因五取蕴刹那间生灭轮转,故说它是苦的。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扩展资料: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1)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2)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3)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

\ 1,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161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2,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扩展资料佛陀为什么要讲无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质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过于的想要,得到,执着不放。而是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创造,奉献自己的价值,造福社会,互助互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宇宙法则,也是因果。

#佛法说求不得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