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学 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021-04-26知识3

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主要三大文学派别的文学特征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三大主要文学派别是: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国左翼思潮的两个鲜明的特征。京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431356633,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海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扩展资料中国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品1、《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于1927年写的。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2。

什么是非左翼文学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有一个以鲁迅为首的文学组织,名为左翼作家联盟,其作品被称为左翼文学;所谓非左翼文学,简单讲就是左翼文学之外的文学了。

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 1、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这一时期“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