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内服及外用方法是什么? (一)中药内治法中药内治法是最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把内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管临床实际中的治疗方法及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内容均已超出这一范畴,但八法仍不失为提纲挚领地掌握中药治疗原则的简要方法。1.汗法汗法又叫解表法,是根据“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而立法,用辛温解表药为主而组成的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以解除在表之邪的方法。汗法主要用于六淫之邪入于肌表,如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以及麻疹初期、疮疡初起、水肿初见伴有表证和风湿在表者,均可选用此法。邪在肌表常有风寒、风热之分,因而汗法也有辛温、辛凉之不同。汗法的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和银翘散。麻黄汤药物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甘草3g。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药物组成: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银翘散药物组成:连翘30g,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共杵为散,每服18g,鲜苇根煎汤送服。主治风热感冒。运用汗法时,应注意服药后以微微汗出为宜,不可令大汗淋漓以耗。
气分实热证的具体表现? 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一、气分热盛(多见于流感、乙型脑炎等)。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苔黄干,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辩证 本证为气分热盛,故大热面赤,里热灼津,则大汗。大热,大汗伤津则大渴。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治法 清热生津。方例 白虎汤。(参看方剂)二、肺胃蕴热(见于某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咽干灼痛,声音嘶哑,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等。辩证 肺胃之热上蒸咽喉,故咽喉干热灼痛,声音嘶哑。引起肝胆之火上攻,夹痰凝聚,致颈项肿胀,咽喉有腐烂白点。治法 宣肺清火泄热。方例 清咽利膈汤、薄荷、牛蒡子、甘草、金银花、玄明粉、大黄三、邪热壅肺(见于某些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等)。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汗出热不解。辩证 风热之邪伤肺,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清肃,出现咳喘胸痛,痰黄粘稠。里热无表证,故汗出热不解。治法 宣降肺热方例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胸膈郁热。
春温气分郁热症可以分为几个证型分述各证型的症候、治法、代表方剂? 参考答案:春温气分郁热症包括三个证型:热郁胆腑,热郁胸膈,热灼胸膈。其症候、治法、代表方剂为:a热郁胆腑症见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