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辱使命的典故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2021-04-26知识5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唐雎不辱使命、苏武出使匈奴、晏子使楚、张骞出使西域、烛之武妙语退秦师等。1、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2、苏武出使匈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3、晏子使楚。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就命令人请晏子从大门旁边的小洞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招待晏子的官员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4、张骞出使西域。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5、烛之武。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对秦王说的话中的三个典故是什么??具体是什么事?? 要简洁的啊啊啊!!!!!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三个典故是: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1、专诸刺王僚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此后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2、聂政刺韩傀聂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战国时期轵邑深井里(今济源轵城南)人,韩国大臣严仲子与他结交,聂政决心报答他。后来聂政孤身一人去刺杀韩国国相侠累,替严仲子报仇。事后,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聂政毁坏面目,惨烈死去。3、要离刺庆忌吴王僚被刺身亡后,其儿子公子庆忌听说其父被杀,整顿兵马,准备杀回国为父报仇。吴王阖闾和伍子胥找来一个叫要离的刺客用苦肉计去刺杀庆忌。吴王阖闾故意在朝堂上小瞧要离,要离又故意激怒吴王,吴王大怒命人将要离拉出去砍掉右臂,然后投进大牢。伍子胥又设计让要离逃走。吴王知悉后更加震怒,命人将要离妻子杀死。要离逃到公子庆忌处后,庆忌看到要离被吴王砍断一臂。又听到从吴国传来的消息说要离的。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1、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2113时候,赵王得5261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4102玉—“1653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可能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

#不辱使命的书法#不辱使命的典故#不辱使命的兵哥哥#不辱使命的故事100字#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哪些名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