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道德经故知足之足常足感悟

2021-04-26知识15

道德经三十三章感悟 第三2113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5261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4102不失其所1653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段话有向内和向外的维度。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这都是讲向外的维度。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是讲向内的维度。从小我们常常认为的聪明是可以识人,分辨别人;我们认为的强人是可以战胜别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认识到人最大的聪明和强大是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可以战胜自己。其实整段经文,第一句就可以把整章内容概括。人因为有了自知之明,他就可以战胜自己的私心杂念,他就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分,立定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意志,他也比较容易感到满足。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都是建立在对自己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而自知之明的基础是要回到道,守住道。富,有志,久,寿这些都是执道之得,是末不是本。这个知足必须建立在道的基础上人才会真正地长久地感到富,因为道才是生生不灭,恒久不变的,而道是向内求,不向外求的。如果建立在向外求的基础上,比如对外界名利权势的追求上,那么永远没有恒久的富。说到这里,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教导向外求,要永远不知足,。

请大家谈谈《道德经》的感悟。谢谢。请大家随便谈谈吧,无论是整篇,还是其中的一个词语,只要能够给您很深的感悟,都希望能和我分享一下。在下只是想从各位的感悟中学到。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是什么意思? 译文:所以能够知道欲2113望有度,不5261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4102满足。出自春秋时期1653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译文:统治者如果遵循的规律来治理天下,就可以让战马退还到田间里去耕粪田;不遵循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则战马在郊野战场产下马驹。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罪恶了,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祸害了,没有比贪恋想得到更大的过错了。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扩展资料这一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对此,老子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主张,他分析了战争的起因,认为是统治者贪欲太强。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统治者知足常乐,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但他没有明确区分战争的性质,因为当时的战争有奴隶主贵族互相兼并政权,也有的是地主阶级崛起后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战争,还有劳动民众的反抗斗争。因此,在本章里,老子所表述的观点有两个问题,一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二是对战争没有加以区分。参考资料:—道德。

#道德经故知足之足常足感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