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十一(一) 矿体边界圈定和断面法资源/储量估算 一、基本要求(1)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工业指标学会对矿体的内、外边界线进行圈定,并计算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剖面矿体平均品位和矿体厚度;(2)用平行断面法对矿体进行资源/储量计算。二、方法原理及基本步骤1.矿体边界圈定圈定矿体就是要确定矿体的边界线,按照边界线的性质常分为经济储量和边际经济储量界线、储量等级边界线、矿石类型和品级边界线等。本次实习圈定的是经济储量和边际经济储量边界线。经济储量边界线,亦称可采边界线,它是根据最低工业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等矿产工业指标所圈定出来的矿体边界线,由此边界线圈定的矿产储量为能利用的储量。边际经济储量边界线,它是根据边界品位圈定的矿体边界线,由此边界线圈定的矿产储量,由于未能满足最低工业品位或最小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等矿产工业指标的要求,为暂不能利用的储量。矿体边界线的圈定,一般是在平面图上。如果在剖面图或投影图上圈定矿体边界线,根据原始地质编录和化学分析资料,以工业指标为标准,结合矿体地质特征、勘探工程间距及见矿情况等方面因素,全面考虑进行的。先在单个工程内圈定矿体,然后再根据全部见矿工程,在剖面图、中段地质图或纵投影图上沿矿体。
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计算 以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作为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天然资源量补给项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径流补给量、河流渗漏补给量、地表水灌溉补给量。地下水灌溉回渗补给量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不包括在天然资源中。其计算方法是利用长系列(1956~200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取其多年平均值进行计算,计算单元与计算方法与均衡计算相同。全区共划分为16个气象分区,计算单元的降水量、蒸发量采用控制气象站的多年算术平均值,并按统计经验频率分别计算丰水年(降水频率为25%)、平水年(降水频率为50%)、枯水年(降水频率为75%)的降水量,计算不同降水水平年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一、天然资源计算(一)降水渗入补给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其入渗量与降水量、潜水水位埋深及包气带岩性等条件有关。根据包气带岩性和潜水位埋深将全区划分为76个降水入渗系数分区,131个计算段,计算公式为Q降水=10-1·α.X.F其中:Q降水为降水对地下水补给量,104m3·a-1;α为渗入补给系数;X 为计算时段有效降水量(mm/a),按全年降水的90%计算;F为计算单元内陆地面积F(km2),扣除了计算单元内的水体面积。(二)地下径流侧向补给量盆地周围均是基岩。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一)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的原则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是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深入细致分析、研究和在本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按地下水系统进行划分。基于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域基本一致,具共同的排泄基准面。依据水文自然单元的特征,根据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将盆地划分为15个二级地下水系统,83个三级地下水系统,346个四级地下水系统(表3-1)。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按地下水系统评价时,山区和平原区三级地下水系统分别评价。三级地下水系统界线是在二级地下水系统界线的基础上划分,山区以地表分水岭或盆地界线为界,山前以基岩与第四系地层界线为界;平原区三级地下水系统界线以两侧流域界线为界,向湖盆中心以TDS 5g/L等值线为界线。山前平原区按水质又划分地下水TDS小于1g/L的淡水、1~3g/L微咸水和3~5g/L的半咸水。盆地深层承压-自流水(淡)则单独进行评价。柴达木盆地西部和中部地段,广泛分布古近-新近系地层,富含有丰富的油、气和高压自流水,主要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深层含水体—油田水。具封闭性和独立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地下水年龄久远,与第四系松散岩类e79fa5e98193e4b893e5b1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