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why? 首先,在屈服强度以下的范围内,是弹性变形,钢材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屈服强度是划分钢材等级的标准,所以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必须要求实测的屈服强度必须大于标准强度。其次,钢筋屈服以后,产生塑性变形,直至达到断裂,这个屈服点到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区间,一方面抗拉力减去屈服时的力的空间,可以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这个区间也起着抗震延性的作用,因为从进入屈服达到断裂的区段(塑性变形区间)越大,则钢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强,因此能更好的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把外加的力都耗去了大半,就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所以从上面的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考虑。如果设标准屈服强度为B,设抗拉强度为定值Q,实际屈服强度为W。那么,第一,从钢材的能承受力的安全来说,当然屈服强度越大越好,所以必须W>;B,但从抗震性来说,当然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间距越大越好,即W,而且越大越好。但是条件一B,Q为定值;条件二,B;条件三,Q-W的区间(塑性变形区间)越大越好。从这三方面你可以看出:如果W/B=与W/B=比较的话,当然是W/B=的所产生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区间Q-W的值更大,则钢筋的塑性耗能能力就越强,因此能更好的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
为什么规范中规定的是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从静力2113角度考虑:屈屈比过大,构件承载力会提高,5261是有利的4102,相当于安全储备。但抗震角度考虑1653,屈屈比过大是不利的。可能改变构件的破坏状态。比如梁内钢筋过强,会导致节点先出现塑性铰形成破坏机构,或者剪切先于受弯破坏,混凝土压溃等。破坏“强柱弱梁”的原则。因此需要限制不应大于1.3。
为什么取屈服点作为钢材强度的标准值 钢材材料的屈服点具有典型意义,屈服点可以大概理解为某种材料最多能(允许)承受多大力量(按单位受力面积估算)。屈服点的作用是可以在设备设计或工程设计选钢材材料时,先大概估算一下某种材料是否能承受特定的作用力,如果判断基本合适,然后再做详细受力计算。这都是在“常温”的特定条件下,不考虑高温条件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