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1)MS=MD其中,MS 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2)MD=pf(y·i)其中,P 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p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3)MS=m(D+R)其中,D 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 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转碾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货币基数又称强力货币。若将m 忽略,可得:(4)MS=D+R(5)MD=D+R(6)R=MD-D上述第6 式,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会增加货币支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2、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3、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4、收入水平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现举例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汇价从$1¥7 贬值到$1¥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出口商品的国内单价 汇价 出口商品的美元单价 出口数量 出口的外币(美元)收入 价格变动率(%)出口数量变动率(%)0¥7¥1/¥7¥1 10000¥10000—1¥7¥1/¥8¥0.875 11000¥9625 14.29%10%2¥7¥1/¥8¥0.875 12000¥10500 14.29%20%表1-1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美元)的影响从上表中看到,在第1 种情况下,人民币从$1/¥7 贬值到$1/¥8,折算成美元的出口商品单价相应地从1 美元下降到0.875 美元。由于价格的下降,我们假定出口数量从10,000 增加到11,000,但是,出口的美元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0,000 美元下降到9,625 美元。只有在第2 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