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的实例?

2021-04-26知识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从内2113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5261识,理性认4102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形式上1653看,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它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于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2)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的结果,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不是认识事物的表面、外部特征,而是达到对事物的质、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变革现实,改造世界,这体现了认识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并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来进行;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它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以语言文字等感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具备哪些条件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93566?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而具体的揭示事物的表象及其内在的联系,辩证的诠释事物运动的规律.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始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点.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观念).优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这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之所以成为认识过程的起点、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础的原因所在.缺点在于它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这是它的局限性所在,也是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根本原因.理性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把握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形式.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特点.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形式.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的反映.概念的形成标志着认识上的质的飞跃;2、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或关系;3、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的规律推理出来未知的反映形式.理性认识的缺点:它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要以感性认识为中介,靠。

#感性认识的突出的特点是#感性认识的三个特点#感性认识的局限#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