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改稻为桑案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一定要改稻为桑?到荒地上直接种桑树不行吗?

2021-04-26知识13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末年改稻为桑是真的吗 “改稻为桑”虽然是个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62虚构的历史事件,但却是有历史依据的,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明朝嘉靖年间朝堂与底层社会的现实状况。从出发点和理论上讲,“改稻为桑”本来是件好事,能增加国库收入,老百姓也能得到比种稻更多的收益,但从实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将会归于失败,这就是大明王朝的悲哀。扩展资料:关于沈一石和改稻为桑的国策。明嘉靖年间,浙江丝织业发展迅速,朝中严嵩、严世蕃为首的严党把持朝政,为了弥补国家财政的亏空,决定在浙江省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国策大致内容是改浙江省境内的稻田为桑田,全面种桑养蚕,而浙江一省的粮食全由外省调入。由浙江省的丝绸大户出钱购买民众的稻田养殖桑。沈一石是浙江的头号富商,表面是是浙江织造局的商人代表,实际上还是朝廷的六品大员。原本计划好的国策却遭到了浙江民众的反对,官府不得不暗中勾结沈一石,毁堤淹田,使得民众的田亩化为一片汪洋,而沈一石做红脸,以每亩田5两银子购买土地(当时的市价是每亩田60两银子)。结果,由于毁堤淹天的事情被新到的知县海瑞一再追究,导致改稻为桑一拖再拖,最后朝廷的亏空无法弥补。严党为了弥补亏空,不得不。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不仅不是,还正好相反,戚继光打的所谓倭寇只有少部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中国人首先我们来看看倭寇的定义日本在古代时期被。

明朝嘉靖年间,有改道为桑这件事吗 应该说,改粮为桑是存在的,不过规模不大。桑树代表的是丝织品还有生丝。明初朱元璋就改稻为桑了,而且推行的比较顺利,这个明史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朱元璋命令田10亩者,必须有1亩半种桑,三亩种棉。政府予以税收优惠。到了明中期以后丝、棉纺织业已经非常发达,主要产桑区都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宋朝的主要产粮区苏州湖州等地,明朝时已经普遍种桑种棉。宋朝民谚“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已经改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主要产粮区已经移至湖广洞庭湖流域。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明朝前期除了永乐年间之外,对海洋的态度是比较排斥的(皇明祖训),因此被法律承认的朝贡贸易,商业流通的意义是很小的,更多在于宣扬天朝威仪。这可能要归于老朱的小农意识。我们知道明代中期倭寇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嘉靖先生的任期内。事实上,虽然这批海盗被世人称为倭寇,他们中来自日本四岛的人并不多,真正的大佬是海盗派的徐海和走私派的汪直。所谓倭寇大部分是沿海地区的民众。倭寇既有渔民,也有世家大族,还有走私海商。那个时候生丝(不是奢侈品)从明到日本的利润是十倍,好像是因为生丝在日本是战略物资。隆庆开关,私人贸易才被允许。不过因为倭寇。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改稻为桑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